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
这种诗酒会,不过是一种书生间消遣时间,促进交流的古代沙龙。
王安石诗词俱佳,但是对于以诗赋取士,却是深恶痛绝,王雱和乃父,正是心意相通的,所以他主持的诗酒会,却未免有一番与别处不同的地方。
如这一次,便是要众人以诗词怀古,或者阐述经义,这诗词必须要言之有物,倘是众人不认可,便免不了要罚酒一盅。
这和那悲春伤秋、寻章摘句,气象已是不同。
不过对于我来说,虽然我也承认这是一种文化气氛,却未免也没什么太多的兴趣。
说心里话,我这方面和王安石反而比较相像,我觉得大家要是探讨经义,研究哲学方法,或者直接的一起讨论古今得失,我的兴趣可能要大得多,这吟诗填词,一来才情所限,二来以为自古不能以艺术治国,所以兴趣也小很多。
勉强打起精神,听这些人在那里品评古人,也没什么见识出众之作,心里是不住的摇头。
这数十人一轮,说快不快,说慢也不慢,很快就到了蔡京。
我兴趣一下子就上来了,只见他沉吟半晌,也不理会旁边那些好奇之徒故意催他的话,朗声说道:“在下度得一词,说的却是三国旧事:蜀地曾无才俊?中原依旧他乡。
诸葛聪明刘备智,吴下书生是陆郎,何须较短长。
斫石将军死难,成都笑罢秋防。
虎父犬儿何足道,谯周奇谋为稻粱。
可怜北地王。”
他读得抑扬顿挫,慷慨悲壮,让人不禁耸然动色,虽然这词称不上佳作,却也让人一阵唏嘘,便是连目中无人惯了的王雱也点头赞许。
我知这词前半阙是说刘备不当与东吴争斗,结果使得曹魏得利,汉室不能光复,此事诸葛未能阻止,自然也有责任;下半阙却说姜维死难,蜀汉便不设防,结果国亡君俘,他颇指责刘禅无乃父之雄,谯周无决死之心,称赞那一家在宗庙自刎不肯投降的北地王。
观这词之大意,蔡京此时,却也是个慷慨男儿,只是我却知道那靖康之耻,蔡京正是祸首,而靖康之辱,较蜀汉之亡国更加不堪,便是之前,也免不了有太学生讥刺蔡京主持的朝政是“不议防秋治《春秋》”
,这一个人,前后变化能有如此这剧,真真让人嗟叹。
不管我在那里感叹,这些书生却自有他们的话题,有人便说蔡京不当把诸葛放在刘备前面,这是君轻臣重;有人又说这吴蜀争战,诸葛没什么过错,蔡京冤枉好人,要罚酒;又有一等人便由此说到司马光的《资治通鉴》不当把魏国当成正朔……这话题一到此处,便无法止住,这王雱邀来的人,十之八九,和旧党都没什么交情,故此在这里听来听去,都是一片南方口音,司马光是旧党大佬,这指责如何会不激烈?
王雱嘴角带着一丝冷笑,也不制止,却不断用眼光来瞟我的反应。
我心里暗暗冷笑,脸上却不动声色,直到有人不太识相的来问我:“石相以为如何?”
这些人倒没有把我归到旧党一类,我虽然阻击过新法,但是始终我的政治色彩依然是中立的。
这些人来问,倘若我随口附从,一经宣扬,和司马光的关系就会恶化;倘若我为司马光辩护,这些人正好趁此机会借口“学术问题”
和我辩一辩,也好更好的探清我的底线。
这种心机,我岂能不知?蔡京这词,不过是不小心惹出来的引子罢了,无论有没有这词,终免不了有这一试。
_______________
ps:司马光初成战国至秦二世八卷,名为《通志》,进呈于宋英宗。
治平三年(1066年)奉命设书局继续编撰,至神宗元丰七年(1084年)完成,历时十九年。
本书前面说资鉴已经出版,是阿越失察之罪。
容后修改,此处先行说明。
本章说到资鉴三国部分,并非一错再错,在修改之后的章节中会有说明,这是因为我打算让《资治通鉴》编一个时代便出版一个时代。
按治平三年到熙宁五年,三国部出版毫不奇怪。
ps:石安才是马车夫,石福是管家,前文把两人弄混了,这里先声明纠正。
ps:蔡京的《破阵子》是阿越拙作,大家请不要去查书,蔡京没有填过这首词的。
;
穿越到三国,演绎一段传奇!暧昧三国,暧昧人间,暧昧大汉的大好河山。三国,狼来了推荐新书黑马太岁,请多多支持!!!注本书群68898747)...
小舅告诉我,狐狸养好了不愁找不着好媳妇。可是还没等我发财,长尾巴的媳妇就找上门了...
要钱没有,要命一条。我是天下第一!看着镜子里狼狈的自己,陈冬狠狠一拳砸了上去,双眼猩红从今天起,再也没人能骑在你头上!...
星空之巅,红颜为伊消得人身陨!当曾经的逍遥帝尊,重生在下位界面,这一世,武道初心依旧不改,这一世,负天下而不负卿,这一世,我为盖世帝尊,谁,敢不服?...
修道界鼎鼎大名的秦别离,渡劫时遭遇暗算,却意外重回数百年前的孩童时代。一生悲剧且身负大仇却突然得到一个重来一次的机会!出来混,你够不够我狠?混乱世,少年狂,热血男儿当自强。重生复仇,顺我者昌,逆我者亡!换做你,又该当如何!...
姐姐是贵妃,姐夫是皇帝,她该是无人敢惹了吧!可怎么一觉醒来,她就成了勾引自己姐夫的心机女,还被迫送入宫中和姐姐共侍一夫?别啊!争宠什么的好麻烦,皇帝厚爱什么的不稀罕!但她不争不抢,怎么最后竟成了独宠后宫第一人了当真相揭晓,姐姐其实另有心上人?皇帝原来一直暗恋她?喂喂喂,你俩不带这么耍着她玩的!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