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
这台大戏,在王钦若与真宗皇帝的联手导演下,终告成功。
上有所好,下必效之。
此后,普天下的地方官皆争相向朝廷报告祥瑞。
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相信,亦不乏胆大之人。
龙图阁侍制孙呎又是其一,他对真宗皇帝言道,“孔夫子说:天何言哉,日月行焉,四时序焉。
果然天是不会说道的,它以日月运行,四季交替,来体现它的意志。
话都不会说,当然更不会写书,怎么会有天书出现呢?”
真宗皇帝听了哑口无言,不能作答,但开弓没有回头箭,事已至此,真宗皇帝只能硬着头皮继续自欺并欺人。
在王钦若等人的授意下,当年十月,兖州地方绅耆父老,一千二百八十七人,来到京城,联名请求封禅。
接着,各地赴京应试的举子,又在兖州进士孔谓的倡议之下,组织了八百六十四人恳切上书,请求封禅。
王旦更率领文武百官、诸军将校,以及州县官员、蕃落头人等共二万四千三百七十人,先后五次上书请奏,请真宗皇帝行封禅大礼。
真宗皇帝简选官员,分派任务,确定路线,修桥铺路,训练仪仗,封禅的准备工作大规模开展起来。
土木工程、制造仪仗、器物、随从食用、犒赏,以及各种祭祀,每一项都有很大的一笔开支。
所以,自古以来的有识之士都反对封禅,认为这是一项极其劳民伤财、荒诞不经的活动。
荒诞是一方面,更重要的是劳民伤财,增加百姓各方面的负担。
假装以示体恤百姓,真宗皇帝下令沿途不许建行宫,这当然只是官家说的面子话而已。
真若不建行宫,真宗皇帝又住在哪里?再说了,这么大的活动,岂能少了阿谀逢迎之人。
关于行宫,州县当然照建不误。
建行宫须用筒瓦,转运使请求由京城运给。
真宗皇帝批示道,“运送筒瓦太过麻烦,一律改用普通的板瓦。”
即使用板瓦修建,亦是从京城运来,相隔千里之远。
每隔三五十里修建一座行宫,可想费用如何。
地方官员当然乐此不疲,怎不趁此机会大捞特捞一把。
他们以建行宫为由,占用民田、林木,奴役百姓。
此外还有祭坛、祠庙等建筑,花费也令人瞠目结舌。
一切准备就绪,真宗皇帝从京都启程赶往泰山。
这一日,天还没有亮,随行大臣和抬天书的仪仗队都在乾元门外排队等候,由特定的官员把“天书”
从宫中请出来,到了乾元门前放入玉辂之中。
黄麾仗、前后鼓吹以及道士组成的仪仗队有数千人之多,他们列着整齐的队伍,行到了乾元殿前,随行大臣拜请御驾启程。
不一会儿,真宗皇帝从殿内走了出来。
只见他头戴通天冠,衣穿绛纱袍,威风凛凛,好不认真。
真宗皇帝登上了特制的大辇之后,仪仗队吹吹打打,出宫而去。
御街两旁围观的百姓早已人山人海,他们虽然生长在皇城根下,何曾见过如此大的排场,这比看一台大戏有趣多了。
数万人的队伍,浩浩荡荡向前进发,一路之上,王钦若等人更是不断地上报各种吉祥的兆头。
一会儿说泰山芝草丛生,一会儿说黄河上游雨多而不泛滥,泰山顶上更是涌起了五彩的祥云。
真宗皇帝明明知道这些都是假的,却仍然喜不自胜。
到了泰山,车辇太过沉重,亲随士兵前拖后顶,一涌而上,人多力量大,簇拥着把真宗皇帝抬上山去。
真宗皇帝带着大队人马到了山顶,换上了平时穿的靴袍,改乘步辇。
只带着少数几个人上山而去。
...
叶天因为救人得罪富少,被人打瞎双眼,而后更是被富少换上假眼角膜,阴错阳差之下获得透视能力,靠透视他能清晰看到海水中的海鲜,帮家里摆脱困境,一步步崛起。...
父亲被抓,母亲住院,她为了钱出卖身体,选择替人代孕。儿子来不及看一眼就被人抱走,她带着女儿远走它乡。五年之后,有个男人找上门,女人,偷我的东西该还了吧!...
三年前,叶洛被人捆绑沉河,从此音讯全无!三年间,他闯荡盘古开辟天地的远古世界!异世五百年,他是神界胆寒人界畏惧魔界敬仰的魔尊,叶洛!重回现代,却仅仅过去三年!叶洛,他又回来了!...
一代战神回归都市,入赘豪门,却被老婆一家当成了窝囊废!家族宴会那天,门外8000人齐喊请战神出山岳母谁是战神废婿默默站起身。...
周轩重生了。这一年,他16岁。高二病晚期的少年在这个平行世界创造了无数奇迹,他崛起文坛,作品几乎覆盖所有文学类型,百般变化万般风情。读者越性别年龄国度。他是娱乐圈终结者,开创大周帝国横扫占据大6香江宝岛的三大帝国大唐帝国,大宋帝国,大元帝国,从音乐到电影,从综艺到剧本横推一个时代。他就是娱乐中心,风暴因他而起。这也是一个养成的故事,来自平行时空的兵痞之王养成了白金,养成了天后,养成了女帝的故事。文娱兵王,写一页不一样的故事,祭奠那些年少年少女一起追逐的梦想与青春岁月。求推荐票,求收藏,求抱养。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