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
他们为何害怕当天子呢?因为这个差使太辛苦了。
据韩非说,尧在位的时候,日子过得很苦,吃的是粗粮糙米,咽的是树叶野菜,冬天裹兽皮,夏天披葛布,而且尧的居住条件也很糟糕,屋顶的茅草很不整齐,房子的椽梁没有雕饰,有时还要忍受漏雨的折磨。
就是一个守城门的大头兵,收入也远远超过尧的水平。
尧思来想去,不能把这份辛苦留给自己的子孙后代,就主动撂挑子不再干了。
多亏找着了大老实人舜,他稀里糊涂登上了王位,后来舜也实在吃不消了,就把天下让给特别能吃苦的大禹。
庄周的说法和韩非的解释都有浓重的戏说成分,只当笑话听听足矣。
可是,同样是这个韩非,不仅不承认上古时期有禅让制,进而又说舜和禹能够继承王位,是“臣弑君”
的结果。
他在《韩非子·说疑》中认为:“舜逼尧,禹逼舜,汤放桀,武王伐纣,此四王者,人臣弑其君者也!”
韩非没有描绘这些人抢班夺权的细节,也未说到这四位王者是不是全被杀头,但明确说了继任者用了“逼”
、“放”
、“伐”
的强硬手段,显然这和禅让制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情。
韩非是荀况的学生,师徒两人都是战国末期杰出的思想家,他们公开否认禅让制的观点产生了很大影响,后世的不少史学家都附和这些说法。
如唐代的刘知几在他的《史通》中引用《汲冢琐语》说:“舜放尧于平阳(今山西临汾一带)”
,后来的大禹又把舜驱赶到苍梧(今湖南南部),硬是把他逼死,终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。
稍后的另一位史学家司马贞也传达了类似说法。
他在《史记正义》中引《竹书纪年》说:“尧德衰,为舜所囚。
舜囚尧,复偃塞丹朱,使父子不得相见也。”
看来尧的下台并非因为年龄原因,而是由于“德衰”
之故,大舜以为他不配再居王位,就把尧关进了牢狱,同时让他的儿子丹朱也做了囚徒,大舜成功地搞了政变。
对于上古时期的禅让制度,说得比较全面的当数史学大家司马迁了。
他在《史记》中综合了《尚书》、《论语》、《孟子》诸说而写进了《五帝本纪》和《夏本纪》。
他描写时年86岁的尧王发现和任用大舜的过程,与《尚书》的说法是一致的,并且说到尧王为了检验这位接班人的理家能力,还把自己的两个宝贝女儿娥皇和女英送给了大舜,诚心诚意使他践其王位。
可是接下来的情况就不同了,舜在执掌了管理大权之后,很快实行起独裁,处心积虑把尧架空,为此实行了两项重要措施。
一是“举十六相”
,即把尧长期排除在领导层之外的“八恺”
、“八元”
很快同时起用,树立一批忠于自己的亲信。
二是“去四凶”
,利用果断有力的手段,把尧正在宠信的浑沌、穷奇、杌、饕餮,一下给除掉了,达到排除异己的目的。
这样一来,弄得尧王茕茕孑立,形影相吊,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。
大舜仍不罢休,又把尧软禁起来,不准他同家人、亲友见面,逼迫他赶快让位。
可是尧的儿子丹朱难以就范,舜又把他放逐到丹水。
经过一步步地精心策划,大舜终于坐上了王位。
穿越到抗战时期的新时代军人,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,机智勇敢的冲破小鬼子的包围,救出十二名战士,为保守一个秘密,结为生死兄弟,在抗击日寇的不同阵营里,血染青春,演绎出惊心动魄出生入死的精彩篇章。...
狼行都市!一代兵王本想回归祖国,从此平淡生活。奈何仇家不肯,敌人不肯,兄弟更不愿!枪与玫瑰,枪口对强敌,玫瑰予佳人,王者传奇就此展开。...
整个城市都在看叶栗的笑话,看着她从名媛变成贫民,但所有人都没想到,叶栗转身一变成了名副其实的陆太太。整个丰城都知道陆柏庭恨叶家,但没人知道,叶栗却让陆柏庭爱了一辈子。...
十八年前,我娘顺着黄河流浪到了九星湾,村民都把她当做傻女,将她糊里糊涂的许配给了村里的老光棍。结婚没多久我娘就生下了我,生我当天因难产而死。没有人知道我娘的名字,也没有人知道她怀的到底是谁的孩子。十八年后,我为我娘开坟,在她的棺材里找到一片龙鳞舞独魂灵的其他作品...
娘家爹说万般皆下品,唯有读书高,女婿一定要读好书做高官。婆家爹说腰缠十万贯,骑鹤下扬州,儿子一定要赚大钱做富翁。相公说哥又不想做官,又不想太有钱,就...
穿越到沈家村第七天,沈瑶第一次见到贺时,他冷冷嘲讽想进城想疯了?我教你个乖,户籍政策摆在那,嫁了知青你也进不了城,算计那么多,小心赔了自己再落一场空。后来,听闻媒人进了沈家,贺时急急堵了沈瑶在草垛边我们处对象。沈瑶摇了摇头,我不嫁知青。到沈家村插队没几天,贺时半夜被小队长家的女儿摸进了房里,直接将人拎了出去好好教训了一通。不知道她心智有缺,只以为这女孩子为了进城不择手段,此后对她极看不上。后来,听闻她其实只有五六岁的心智,心生愧意,又怕她不知事,对其他男知青也这样,时时关注,处处留心,意识到时,已经一头栽进情网出不来了。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