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品小说网

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

殷纣王的功过是非(第4页)

,而是喜用小人,这也是有事实的。

他的“剖比干,观其心”

、屠梅伯、囚箕子、拘文王等等恶行不必说了,在任用费仲上也看得很清楚。

翻案者认为费仲“善于理财”

,应予重用,殊不知他更善于受贿和替人说情。

比如,费仲特别爱财好色,接受了周人赠送的美女和“九驷”

重礼,明知送礼者别有用心,还在纣王面前替他们说话,以至周人“三分天下有其二”

了,纣王还被蒙在鼓里。

重用费仲这种内奸,怎能说是“用人惟才”

呢?

其三,远王族,用罪人,不是进步措施,恰是导致亡国的重要原因。

纣王与其叔父、兄长都成了仇家,以种种措施限制和残害他们,相反却莫名其妙地重用四方罪人,大大激化了领导层的内部矛盾。

结果遇到紧要关头,这些家伙一哄而散,而这些多罪逋逃者,大半不是劳动人民。

做出这种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,怎么能算进步措施呢?

其四,纣王酗酒荒于朝政也是事实。

商代后期整个社会滥饮成风,奴隶主们尤其好酒,这在出土文物和史料记载中都可得到证实。

纣王作为最高领导者带头酗酒,不理政事,使**之风肆意蔓延,进一步加速了商政权的垮台。

关于酗酒之罪,武王伐纣之时并未列举,看来这不是要声讨的主要罪行。

此事只在周王朝的内部文告上提过,是周公借此教育康叔和成王的,不是故意夸大纣王的罪状,也不是“欲加之罪,何患无辞”

还有一些有关纣王暴虐的材料也是来自周朝的内部文告,他们的宣传不会全都无中生有,也不会过分夸大其辞,否则没有办法向天下人交待,不能认为只要是周人的宣传材料,就是对纣王的污蔑,从而一概否定。

如何看待殷纣王的功业,也要尊重历史,实事求是。

比如征伐东夷,首先要弄清这场战争的性质。

从古本《竹书纪年》和《后汉书·东夷传》等史料看,东夷各族和中原各民族早就有过交往,既非始于纣王,也非终结于商朝。

前面已经讲过,至迟在纣王父亲帝乙时期,就曾多次征伐东夷,纣王只不过扩大了战争规模,取得了所谓辉煌胜利。

显然,这是具有侵略、掠夺性质的战争,不是什么光荣的功业。

至于说到纣王对于推动东南地区文化发展而做出了贡献,这也难以自圆其说。

一是中国古代文化分布广泛,当时的东夷部落地区(如山东一带、淮河流域、长江流域),在纣王之前已有比较先进的文化,如山东史前的龙山文化,水平并不低于中原地区;鄂皖一带的青铜文化,与殷代不相上下,而风格不同于安阳,这些都不是纣王推动出来的。

二是目前尚无充足出土文物或其他史料,证明殷民族或其同盟国大规模南迁,他们通过什么途径和手段推动东南地区的文化发展?三是纣王对于东夷各部落的战争偏重于掠夺人口,弄得俘虏难以消化,他的军队在这些地区难以长期驻扎,目前难以找到纣王在此地区加强政权建设的史料,更无促进教化之类的记载,怎能说明他对东南地区文化建设做出了贡献?

那么,纣王是否发扬光大了中原地区传统文化?是否能从“纣好酒淫乐”

的记载而做出“纣王对音乐的提倡与创作”

的论断?显然这也属于溢美之词,或是牵强附会。

再说他为了讨好女人,而建璇宫,筑鹿台,设玉床等,更不是什么功绩,而是大兴土木、追求享乐和劳民伤财的证据,根本不值得肯定。

总之,从种种事实来看,殷纣王应该算是暴君,至少他不是一个好的君主,想要彻底为他翻案,从现有史料来看尚有较大困难。

要真正弄清殷纣王的本来面目,得出大家一致认可的结论,恐怕还要很长一段时间。

本周收藏榜
热门小说推荐
抗战之烽火兄弟

抗战之烽火兄弟

穿越到抗战时期的新时代军人,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,机智勇敢的冲破小鬼子的包围,救出十二名战士,为保守一个秘密,结为生死兄弟,在抗击日寇的不同阵营里,血染青春,演绎出惊心动魄出生入死的精彩篇章。...

主角叫叶凌风杨思莹

主角叫叶凌风杨思莹

狼行都市!一代兵王本想回归祖国,从此平淡生活。奈何仇家不肯,敌人不肯,兄弟更不愿!枪与玫瑰,枪口对强敌,玫瑰予佳人,王者传奇就此展开。...

蚀骨闪婚:神秘总裁的私宠

蚀骨闪婚:神秘总裁的私宠

整个城市都在看叶栗的笑话,看着她从名媛变成贫民,但所有人都没想到,叶栗转身一变成了名副其实的陆太太。整个丰城都知道陆柏庭恨叶家,但没人知道,叶栗却让陆柏庭爱了一辈子。...

秦玦秦春生

秦玦秦春生

十八年前,我娘顺着黄河流浪到了九星湾,村民都把她当做傻女,将她糊里糊涂的许配给了村里的老光棍。结婚没多久我娘就生下了我,生我当天因难产而死。没有人知道我娘的名字,也没有人知道她怀的到底是谁的孩子。十八年后,我为我娘开坟,在她的棺材里找到一片龙鳞舞独魂灵的其他作品...

富春山居

富春山居

娘家爹说万般皆下品,唯有读书高,女婿一定要读好书做高官。婆家爹说腰缠十万贯,骑鹤下扬州,儿子一定要赚大钱做富翁。相公说哥又不想做官,又不想太有钱,就...

侯门闺秀穿七零

侯门闺秀穿七零

穿越到沈家村第七天,沈瑶第一次见到贺时,他冷冷嘲讽想进城想疯了?我教你个乖,户籍政策摆在那,嫁了知青你也进不了城,算计那么多,小心赔了自己再落一场空。后来,听闻媒人进了沈家,贺时急急堵了沈瑶在草垛边我们处对象。沈瑶摇了摇头,我不嫁知青。到沈家村插队没几天,贺时半夜被小队长家的女儿摸进了房里,直接将人拎了出去好好教训了一通。不知道她心智有缺,只以为这女孩子为了进城不择手段,此后对她极看不上。后来,听闻她其实只有五六岁的心智,心生愧意,又怕她不知事,对其他男知青也这样,时时关注,处处留心,意识到时,已经一头栽进情网出不来了。...

每日热搜小说推荐